Search

這是我在社群上看見的一段話,我很喜歡。

我想起自己在書寫《#透光練習》的時候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是我在社群上看見的一段話,我很喜歡。

我想起自己在書寫《#透光練習》的時候,選擇了日常瑣事作為題材,生活裡任何平凡的觀察,相信那是最靠近我們核心的事,理解孩童時期的我,視線長出的世界並非那般無暇透亮,但我仍然想嘗試用溫柔平淡的方式紀錄下來。

有人說,這本書跟上一本不太一樣,我想這句話足矣擁抱我於書寫之中的不完美,如同一個慢慢長大的寫者,知道不安總是藏在成長之中,而我們的願望卻不需要設下門檻,哪怕是淺淺的淡淡的,留在身體裡某個部分,我甚至可以理解那是我唯一的願望,只是當我有幸能從旁觀角色獲得客觀建議,提醒自己還有成長的空間,就會慶幸自己還能被點醒。

也許啊,事實就是那麼清晰,即使理解,卻還是需要勇氣接收這些提醒,我於第一本書這麼魯莽寫著,我想要成為我自己,不會成為任何人,現在讀起這些文字,依然那麼大膽且令人害臊不已,雖然如此,還是想任性地成為自己。

活在已經長出規則與形狀的世界,我想嘗試沾染自己的色彩,當我理解時間有限,渺小之於我能做的,並不是頻頻回頭執著,而是繼續往前走,我想起錚靜說過,有些東西要創造出來,才能知道哪裡可以更好,如果沒有勇氣,就無法看見自己能夠進步的地方。

不安也好、焦慮也好,這都是一個過程。總得練習把外物跟自己分界出一條溫柔的線,畢竟能夠組成自己模樣的關鍵,並不是肉眼可見的一切,重要的是自己本身,說出來的話、舉手投足的行為與價值思想、身而為人的喜悅哀傷……所有的所有,都不是任何事物能夠全盤概括,然而,在這個嘈雜的世界要學習活出自己,一直都是不容易的事呢。

就讓所有的不完美,陪著決心與時間慢慢一同淬煉。

#20210608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